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着力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深入推进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回答好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学生之问,8月21日,重庆交通大学在乌海召开新时代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并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土壤化中试基地举行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暨各高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挂牌仪式。
21日上午,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旭煦,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原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卓明,重庆交通大学原副校长易志坚,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白凯,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长任海涛,以及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等兄弟高校领导嘉宾,以及重庆日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媒体朋友出席了由重庆交通大学牵头在乌兰布和沙漠土壤化中试基地举行的授牌、挂牌仪式。
“在乌兰布和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实验示范基地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进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可谓正当其地、正当其时!”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表示,“大思政课”就是要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教授团队用实际行动在实践育人、实践教学方面开展了诸多有益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和实践资源。站在此地,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学家精神,敢叫日月换新颜、把荒漠沙海变成绿洲良田的梦想家精神,功成在我、功成有我、时不我待,把梦想变为行动的实干家精神和舍得一人苦、换来万家乐的为民情怀!坚信在学校团队和兄弟院校的共同努力下,“教学科研示范基地”“科研与应用示范基地”定能在“自成体系的知识性与一见即明的说理性、融入自然心自宽的趣味性与移步易景乐在其中的互动性、日新月异的中国故事和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学习过程中出成绩、见实效,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丰硕显著的成果。
各高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挂牌仪式上,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包头师范学院代表依次赠牌。
授牌、挂牌仪式后,领导及嘉宾实地考察了重庆交通大学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试验示范基地
宫辉书记与正在开展实践的学生团队合影
同日下午,重庆交通大学在乌海召开新时代“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海涛主持开幕式。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旭煦表示,今日上午挂牌成立的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是善用社会大课堂、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良好育人平台,基地的成立也是与会领导专家共同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问题的有力契机。郑旭煦从“凝练特色、整合资源、对外合作、课程实践、青年筑梦、‘两路’精神”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重庆交通大学近10年以来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情况及取得的积极成效,衷心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领导专家们畅所欲言、相互学习,激发思维的火花,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上取得新进展,实现新作为!
重庆交通大学原副校长易志坚教授在研讨会上作《力学与沙漠生态恢复——沙漠土壤化的原理、实践与前景》主旨报告。报告从“原理、实践及前景”等方面讲述了沙漠生态恢复技术多样化试验与产业化中试情况,详细介绍了基地灌木、杂草以及高粱、辣椒、萝卜、西瓜、小番茄等果蔬长势情况。易志坚表示,科学研究要“敢于跨界、敢闯无人区、让科学原理以事实说话”,沙漠生态恢复实践,是推动高校开展“大思政课”建设的有力育人平台,愿与各兄弟高校携手前行,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思政课程建设整体进入高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在实践育人、实践教学、课程思政上贡献更为丰厚的精神资源与课程实践资源。
专家主题报告由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苏洁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秦在东教授,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原书记、博士生导师邓卓明教授,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曾令辉教授,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晓平教授,包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翠芬教授,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丰顺副教授,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柴素芳教授分别以“实践教育质量:思政课的‘根之所在、魂之所泊’、关于新时代大思政课内涵的思考、科学把握大思政课建设的本质内涵与特征、对大思政课的几点思考与实践、善用大思政课 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在‘与祖国同行 为人民奉献’中思考和构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格局、‘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微电影实践教学十年探索”等为题作主题报告。
专家学者的报告重点突出,紧紧围绕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内涵与价值、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衔接机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范化和策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等主题深入探讨。大家认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就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要着力加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不断提升大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向新走——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同频,向内挖——用好周边的教育资源,向外去——打造个性化教学品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故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持续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大思政课”既要提升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知,也要以实践方式培养学生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因此,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学习缺一不可,只有着力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才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道理。要更加贴近学生兴趣点创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推动理论与实践嵌入式结合,不断打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间的隔阂,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把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吴成国以“高站位、大智慧、上心给力”三个关键词为会议作精彩总结,希望7所高校紧密协作,紧紧依托挂牌成立的教学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样的“行走的思政课堂”,着力打造全国思政课社会实践特色教学,为“大思政课”建设贡献新的智慧力量。
下一步,7所高校将依托“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和“各高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实践平台育人优势,以师生研学等方式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堂”,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同时将融合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以线上+线下方式全方位打造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共同体,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引导师生们“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