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两路”精神和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昌都战役、“两路”精神及“老西藏精神”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充分汲取精神力量,讲好新时代的故事。6月29日,重庆交通大学“两路・一梦”青年寻访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跨越三千米海拔,走进西藏昌都市革命历史博物馆,开启了一场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的实践之旅。

今年是昌都解放75周年,这里也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在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年份里,实践团成员们带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踏入博物馆。馆内陈列的一件件旧物、一张张照片,如同穿越时空的隧道,将汉藏军民共护山河的壮烈史诗重现眼前。从昌都战役的筹备到激战、再到最后的胜利,每一段历史都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战士们为了国家统一、民族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在深入挖掘昌都战役史料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对“两路”精神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筑路大军遵循“边进军 边修路”的指示,在建设川藏青藏公路时,虽面临着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但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用铁锤、钢钎等简单工具,创造出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精神,在昌都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见到这些展品,聆听讲解员讲述战士们的故事,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真切地感受到战士们的英勇无畏。这种震撼直抵心灵深处,久久难以平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必将以满腔热血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统一,传承和弘扬‘两路’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实践团成员彭巾珂动情地说道。

昌都作为西藏的东大门,自古以来就是西藏与祖国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的前沿地区和经济文化走廊。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民族团结在昌都战役以及后续西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昌都战役中,各族人民相互支持、携手抗敌,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如今的昌都,各民族同胞仍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共同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重庆交通大学通过将校园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深度融合,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悟历史、传承精神。实践团成员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新时代青年对革命精神的积极响应与生动传承,也更加明确了作为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下一步,重庆交通大学“两路・一梦”青年寻访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要求,深入红色沃土,走进更多的革命纪念地和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实地调研、口述历史采集等形式,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