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师道】重庆交通大学彭文英:“三心”教授诠释教育本色
2025-06-23 19:32 仁雅琴 

教育的本色是心与心的碰撞,如同甘露滋润心田。重庆交通大学的彭文英教授,近三十载如一日躬耕教坛、坚守初心,坚持以“爱心”编织教书育人,以“耐心”探寻学术真理,以“细心”回应学生需求,在教育这条平凡道路上,用“三心”诠释出不平凡的教育本色。

以“爱心”编织教书育人

彭文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从教近三十年,长期深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研究工作。她以“爱心”编织教书育人,主讲的形势与政策课深受学生们喜爱。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彭文英教授将教育与爱编织成了一张紧密的网,将知识传递与人格塑造融为了一体。她致力于教学模式的创新,躬身于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研究,将学生的“知、情、意、行”融入教学效果研究全过程,关注学生思想变化轨迹,诠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本质,让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心中“活”起来、“亮”起来。她深入研究高校思政课混合式“学”的教学效果评价,建构思政课混合式“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让思政课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塑造自我的精神场域。彭文英教授以教育智慧为线,编织出一张以“爱”为底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之网。这张“网”引导着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使思政育人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精神底色”。研三学生刘江平说:“有一段时间,我在科研上的压力很大,状态很不好,彭老师时常关心我、鼓励我、指导我,帮我解决遇到的难题,真的很感谢彭老师的悉心关注和教导。”彭文英教授对待学生像母亲一样,给予温暖细腻的关怀和肯定,引导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勇敢向前。


以“耐心”探寻学术真理

耐心是学术研究的神器。无论是教学,还是做学术研究,都要有“十年冷板凳”的勇气和耐心。“学而不讲,其意不彰。”彭文英教授是学校主讲形势与政策课时间最长的老师。她将一门“讲好不容易,让学生喜欢上更不容易”的课,上得让学生喜欢,使学生学有所获、所思,引导学生探寻学术真理,离不开她的耐心。彭文英教授将科学研究融入教学,以学术研究为针,在教学中深入探寻教育本色、学术真理。

彭文英教授在学术研究上十分严谨,始终秉持对学术真理的执着探寻,将耐心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她为本科生教学,为研究生指导论文,常常忙碌到深夜。形势与政策课是全校性必修课,她在回复本科生学习生活中的“疑难杂症”过程中,不仅回答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疑问,其他教学班学生有什么问题,问到她,都会一一给与耐心细致地回答。彭文英教授将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和实践,成功申请了包括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研究》和教育部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新媒体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等省部级科研课题近十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包括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她在指导研究生论文过程中,从论文整体框架到细微的标点符号,从逻辑理路到学术规范,总是一遍遍用醒目的符号逐字逐句标记修改,并认真耐心讲解。已毕业研究生谯棱之说到:“我写论文会遇到各种问题,也一度陷入自我怀疑,然而彭老师就像引路人,总是在我偏离研究轨道时又将我领回正轨。彭老师带着我走进了学术研究的大门,她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耐心帮我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陪伴我追求自己的学术梦想。”正是彭文英教授在学术研究上的以身作则和面对学生的困难时的一次次耐心倾听、指导和陪伴,让这场充满迷茫与挑战的学术之旅逐渐清晰,使得学生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不再孤单,更能勇敢地迎接挑战。

以“细心”回应学生需求

细心是教育的本色之一,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本色之一。只有细心,才能发现学生所思和需求,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实现师生间的思想碰撞、互相照亮。彭文英教授将教育的目光渗透在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细微之处,用心感知学生的需求并给予回应,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课前,她不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回应,还及时随地通过学习通、QQ、微信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思想状态,发现问题,立即给予提醒、预警和纠正。在课堂,她时刻留意学生的听课状态,观察学生们的性格特点,了解学生们的兴趣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细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并适时、适当地调整教学节奏,坚持因材施教。在课下,她以朋友的身份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加强与学生之间地沟通交流,注重学生学习进步的同时,还细心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在生活中,她总是默默关注学生的个人情况,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总能敏锐感知到学生的困难并力所能及帮助。研三学生仁雅琴说:“彭老师在知道我生活上的情况后,主动帮我联系勤工俭学的机会,缓解了我求学的经济压力,让我倍感温暖。”

教育是静待花开的守望,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漫长修行,如同溪流穿石般在岁月里沉淀力量,用今天的耕耘唤醒明天的参天森林。彭文英教授,数十年如一日深深扎根讲台,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用“爱心”“耐心”“细心”诠释教育本色。她将对教育和学生的责任化作肥沃的土壤,将知识的养分、情感的温暖,毫无保留地倾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用“三心”生动诠释平凡教育中的不平凡。如果教育有颜色,彭文英教授的躬耕坚守就是学生心里那一抹不平凡的“希望绿”。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