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藏东天路七十载 “两路”精神永流传---重庆交通大学2025年“两路·一梦”青年寻访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 重走川藏线青藏线系列报道(四)
2025-06-30 22:13  

为进一步深化对“两路”精神的理解与认识,6月30日下午,重庆交通大学2025年“两路·一梦”青年寻访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昌都公路事业发展和应急保障中心(以下简称“昌都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开展交流座谈。

昌都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政工人事科云利婷详细介绍了昌都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在高海拔、地质环境复杂、灾害频发的严峻挑战下,一代代公路人“顶风雨、冒严寒、战酷暑”,通过积极学习推广预防性养护新技术新工艺、提升养护队伍专业化技能、大幅提升养护机械化水平,显著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路况质量,特别是在2018年江达县波罗乡山体滑坡等重大应急抢险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有力保障了公路安全畅通,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便捷出行。中心名称虽历经变更,但“养路、爱路、护路”的初心使命始终不渝。

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吴成国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我校有关情况。他提到重庆交通大学因路而生、因路而兴,讲述了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一代代交大先辈、优秀校友们心怀“国之大者”,深度参与国家重大战略与超级工程,全力突破重大工程关键技术,以“誓为前面坦途、甘当铺路石头”的实干奉献和开拓进取精神持续攻坚克难,传承弘扬“两路”精神的奋进事迹,并指出,此次实践团将通过实地考察、座谈调研、参观学习等方式,传承弘扬“两路”精神,助推交通强国建设、赋能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口述史采录环节,实践团学生代表对筑路、养护一线职工进行了深入采访。有着35年养护经验的老工人白勇分享了自己以及母亲的的护路经历,认为养路、爱路、护路,把路修好就是对“两路”精神最好的诠释。仁他作为“路二代”,从最初对父亲常年离家修路的不解,到自己投身筑路事业,站在父辈奋斗过的高原感同身受,明白路对于父亲、对于这片土地的意义。赵西说他关注的不是宏大的工程,而是道路上每一处细微的安全隐患,哪怕是一颗小小的石子,也关乎着出行安全。从白勇的家族接力、仁他的父辈传承,到赵西的细致入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两路”精神从未褪色。

养路工黝黑脸庞上的沟壑,是高原写给奉献者的诗行;道班房长明的灯火,照亮了天路,更照亮了信仰的星空。此次,对一线筑路、护路工人的采访交流,为实践团成员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两路”精神的理解与感悟,也为校地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良好平台。实践团成员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实践成果转化,让“两路”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要为推动地方交通事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