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戎教授作为一线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学校师生也在第一时间组织收看、学习,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第一现场感悟
王戎教授参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连夜返渝的王戎教授,没有顾得上休息,就忙着去给学生们上课了。“思政课一节都不能耽误”。回想起参会时的情景,王戎教授依旧非常激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认真聆听了总书记说的每一句话,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思政课教师的关怀之情和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如何做好思政教师,怎样上好思政课程,总书记提出的六条要求和八个相统一,这是我们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献。总书记的讲话既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又生动形象、极富亲和力,总书记给我们上了一堂特殊又难忘的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有了我们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这既是对我们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莫大信任、对我们长期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未来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殷切期望。作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思政课一线教师,王戎教授深感责任重大,她表示要认真按照总书记的嘱托和要求,在人格魅力、理论功底、学识素养上多下功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信真学真懂真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用真心真情真爱去真教,让思政课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有情怀,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努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师生反响强烈
校党委书记李天安: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高度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为我们推动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全国模范教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戎教授代表广大思政课教师参加座谈会,令我们备受鼓舞。近年来,我校深入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开展“生命相遇”“五合作”教学及“三环四化”实践教学,持续实施人生教育协同创新计划,大力构建“三全育人”机制,思政课程育人的主阵地作用显著增强。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狠抓师资队伍、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持续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着力提高育人实效,努力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交通强国建设、交通行业发展和重庆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综合枢纽建设等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校长唐伯明: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再次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旗帜鲜明地指出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一代又一代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作为一所有着68年办学历史的交通背景高校,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明德行远、交通天下”的校训精神,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工作重要议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交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重庆交通大学高层次人才、学校“最受学生欢迎十佳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戴小江:“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已经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20余年的戴小江教授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逐步达成的重要时期,“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乐为、敢为、有为”,自觉担当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重庆市“最美教师”、学校连续三届“最受学生欢迎十佳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傅红:反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唯有努力学习,持续进步,练好内功,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做真善美的积极践行者,通过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成长成才路上,做好真正的引路人。
重庆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苗国厚: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体会到党中央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心底炙热、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点希望,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坚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我觉得非常受用,在教学工作中,我将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给学生心灵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郭瑞敏: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寄予殷切希望,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对思政课教师既是鼓舞也是鞭策,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用心用情用功,还要努力在传统教学手段之外探索新的教学改革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在改革中加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运用多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使课程活起来。
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任超阳:作为一名思政专业的博士和思政课教师我非常激动,也深受鼓舞,并在第一时间观看新闻,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为思政课教师指明了根本任务和根本方向。尤其是谈“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我觉得这是我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刻体现。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讲话,腰杆更直、底气更足,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政课,争做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
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杨皓: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内容丰富、意义重大,站在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高度,标注了时代新人所处的历史方位,蕴含了时代新人内在的基因品格,彰显了时代新人奋斗的价值取向,激发了时代新人发展的永恒动力。做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这是青年成长的“安全阀”;就要铸就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青年成长的“压舱石”;就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青年成长的“敲门砖”;就要形成务实的工作作风,这是青年成长的“助推器”。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武晓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寄予了厚望。我们作为未来的思政课教师,肩上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功底,打牢基础,提高自身思想素质,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厚望。
为了上好思政课,我们一直在努力!
近年来,学校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新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把科学思想理论转换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通过实施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结合,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搭建起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模式。在教学内容上,结合学校校史、学生专业特色、重庆地域文化等资源开展教学,将两路精神、红岩精神、抗战精神融入教学,激发学生爱校爱国、奋斗担当意识。同时通过设立专门的思政综合实践课,开展社会调研、服务社会等公益活等,真正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采取开放式、体验式、研讨式、情景式教学,考察调研、拍摄情景剧、微电影,举办辩论赛、主题演讲,撰写调研报告、小论文等,实施全程化全过程学习考核,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个性化考核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
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打造“三环四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自2011年开始,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始探讨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逐步形成了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网络技术平台和新媒体手段,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独立开课、独立运行”的思路。经过几年的课程运行和改革探索,该校具有显著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运行模式——“三环四化”实践教学运行模式基本形成。“三环”,即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社会调研、校内实践、校外实践”三大环节有机统一。“四化”,是指思政课实践教学运行“课程化、一体化、信息化、自主化”四化同步实现。申报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三环四化’模式创新研究”项目,入选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批准为高校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学校的思政课综合实践改革已在全国同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吉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20多所高校同行先后到校进行学习交流。
“形势与政策”课混合式教学提升课程育人质量。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已成为覆盖全校本科四个年级所有专业的思政主干课程之一,构建起了基于师师合作、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五合作”教学模式。协同创新思想贯通了课堂内外,教师团队、学生团队龙腾虎跃,形成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四年不断线,年年有亮点,全过程立德树人”的特色。2013年7月,“优化‘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7月,“以供给侧改革思维创新的形势与政策课五合作教学模式研究”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7年7月,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获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批准为首批“2017年混合式教学试点单位”,融合新媒体新技术对“形势与政策”课开展“2017年度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混合式教学试点项目”。现在2019年春季学期形势与政策在线课程的访问量26813116,表现了炙热的学习热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施“生命相遇”教育教学范式。“教师生命在场、学生生命在场、师生之间生命叙事”,从师生双方的生命故事开始,交流双方对已发生的事件、行为或生活经历所进行的审慎思考,助推双方对自身认知结构、学习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批判性审视、创造性预见,自觉进行有效调控和自主完善。听了课的学生说,“我愿意把自己交给老师,一个好老师,会影响学生一生,会在学生艰难的时候作为精神的力量,让我们走下去”“感谢老师让我坚持去寻找我们生命力”“感谢老师,真的,很多时候心底那个声音,我都能听见,只是需要人告诉我,傅老师您真的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