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日常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日常培养 >> 正文
【交大新闻网·你好,老师】重庆交通大学李海峰:一位把学生装进心中的思政课教师
2024-09-09 16:25  

编者按:2024年9月10日是第40个教师节,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展示学校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成就和教师队伍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即日起,学校在校园网主页推出【你好,老师】教师节新闻专栏,进一步推动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深入人心、蔚然成风。一起来看看吧!

2019年1月,李海峰调入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五年多来,他一直主讲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博士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课程,对事业高度负责,用自己对教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潜移默化影响和改变着学生。2021年12月,李海峰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中荣获“特等奖”。

教好一门课多下苦功夫

2003年7月,李海峰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正式进入教师岗位,接到的第一门课就是高职经管类学生的“政治经济学”。只有一本教材,没有大纲,也不知道学生的底子,怎么才能把握住重点?初次走上讲台的他有些犯难。

“只有多读书才能读懂书!”导师的一句话点醒了处于困境中的李海峰。

于是,他把本科、研究生入学考试、专升本考试、自学考试等各种类型的“政治经济学”教材、试题收集起来,利用假期学习,写讲义、做习题,努力掌握每本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那段时间,李海峰总是把一天当成几天用,最终在假期内完成了课程全部的教案、讲义、课件和习题集。

讲稿写出来了能不能讲出来?总不能“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吧?为了锻炼讲课能力,李海峰在家把洗衣机或书桌搬到客厅当讲台,一遍遍在“台”上讲,让自己的爱人当听众,如果遇到不通顺或者没听懂的地方,就马上停下来探讨,调整后重新讲。一轮又一轮下来,对于教学内容,开学前他就已熟记于心,可以完全脱稿讲了。踏上讲台,他变得更有信心了。

利用寒暑假把下学期的教学内容全部准备好,这个习惯他保持到了现在。

读书、教书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李海峰说,“只要没进讲台,脑子里时刻想的都是讲课的内容。”为了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这些年,他每年要读60多本纸质图书。没课的时候,他不是在备课,就是在读书以为备课做准备。除了坚持读马列经典著作,还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篇章,读党的每次会议的《辅导读本》,读权威专家的理论阐释著作,并思考如何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以保证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即时进课堂。在李海峰看来,自己既是思政课教师,又是党员。为了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让自己的课堂有特色,他熟读并坚持背诵“四书五经”等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以及古诗词。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课堂上经典词句的信手拈来,经常被学生视为学习的榜样。

李海峰有一个习惯,就是要在开学前把课件全部准备好并打印出来,方便随时把一些看到、听到的与课程有关的案例补充进去,并且每讲完一次,都要根据教学效果及时修改课件。因为备课,半夜爬起来记录自己的“灵感”,生怕第二天醒来就忘了——是常有的事。

李海峰说:“仁爱之心就是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分析学情、‘以学生能学有所获、健康成长’为目的备课、授课——这也是思政课教师有情怀的表现。”刚当教师的那几年,李海峰恨不得把教材上的全部内容都“灌”给学生。后来慢慢发现,这样“灌”知识,只能教会学生考试,对他们的人生成长帮助并不大。于是,他开始更加关注学生,备课的时候他总要反复思考:这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有哪些?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到底有什么用?怎么讲学生才能听得懂?除了知识点,这堂课最需要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有哪些?已经了解到的学生疑惑能解答不?同一个知识点,针对不同的专业,他会列举不同的案例或素材,用多媒体呈现与专业相关的短视频、动图或图片,学生耳朵听、眼睛看,心里就会跟着想。“每节课都能这么做,学生就会觉得思政课不仅对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帮助,还对专业学习、对生活、对工作有帮助,自然而然也就会喜欢上思政课了。”

对教学始终怀有敬畏之心

李海峰用“如履薄冰”表达自己对教学的态度,说自己从来都不敢掉以轻心。

他用自己的具体行动向学生传递着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方法。

每学期,他都会在开学前一周,在学习通建好学生班级、主动与学生取得联系、告诉学生自己的教学要求和安排,以提醒学生收心;根据备课计划提前在学习通设置好整个学期课堂互动环节,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提前熟悉学生名单,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标出读音,以表示对学生的尊重;除了把上课用的课件上传云盘、存到两个优盘做好备份外,还会把纸质课件打印出来,和笔记本电脑一起带进教室,以保证课堂出现断电、设备故障等各种意外时仍能继续上课。

每节课,他都会带着微笑提前进到教室。课堂上,他激情投入,关注每一位学生,时不时在教室内来回走动,让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来,同时根据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语速、语调、提问的方式等,坚持运用信息化手段让全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学生说:“李老师的课堂最喜欢通过提问和发问来引导我们思考,所以丝毫不敢开小差。”

李海峰说:“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事,督促、帮助学生学习是教师应尽的职责。”课余,他会经常通过学习通、QQ、微信等多种途径主动找学生交流,有时还会专门找时间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他把学生装进自己的心中,怀揣爱心,欣赏、尊重、理解学生并耐心地督促、帮助、鼓励学生成长,让学生知道有个老师在关注、关心着他们,从而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只有教师不放弃学生,学生才会不放弃自己。”一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李海峰马上找学生沟通,鼓励引导学生。每次作业、考试之前,他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反复提醒学生去完成、去复习,还会有重点地给学生辅导答疑,而不是等到最后去批评或惩罚没有按时完成或复习的学生。考试结束之后,他还会找一些学生交流,问问他们学习收获,了解考试没考好或是有进步的原因,一是鼓励学生,二是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学过程中,他还会主动联系学生的辅导员,反馈学生情况,方便辅导员全面了解学生,同时也从辅导员那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寻求辅导员的协助、支持。

一位在李海峰的鼓励下考上西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如此评价他:“在上李老师的课之前,我很少听课、写作业。然而李老师在我上他的第三次课后就找我交流,了解我的情况并赠送了在我看来只有优秀同学才能获得的书,鼓励我认真对待学业,那一刻我真的非常感动。整个学期,李老师时不时会提醒我、鼓励我,一直到我顺利通过了这门课程的考核。后来,我以为李老师的课结束了,他不会再关心我了,没想到,在我大三、大四期间,李老师还是经常给我发消息,询问我的情况,督促我的学习,鼓励我考研。每每我遇到问题问他,他从来都是不厌其烦地予以解答。”

另一位在李海峰的鼓励下考上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生是这样说的:“李老师是一位很认真很负责的老师,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学习不是很认真,但李老师一直认真负责地教导我,改变了我对学习的态度。正因为李老师的影响,我选择了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我考研、读研期间,李老师对我仍然是有问必答。”

李海峰说,能做学生成长旅途中的一颗“铺路石”是很幸运的事,但更开心的还是学生在与他的相处中都能学有所获!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