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之初,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挑选了戴维·麦克莱伦的《马克思传》作为开学礼物赠予全体2024级新生,旨在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思想体系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热情与深度思考。12月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读书分享会暨第52期学术沙龙。同学们仔细研读书籍,组建共读团队,通过多维度的主题探讨,沉浸感受思想伟力,交流激发思维火花。

读书分享会按主题分为六个小组进行。第一组王奕晔同学聚焦“马克思的批判与思想蜕变”,详细阐述了马克思思想体系的动态发展过程,第二组赵雨菲同学围绕“马克思视野下的全球化”展开讨论,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全球化趋势的前瞻性洞察,第三组李芮同学以“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为主题,讲述了马克思在组织工人运动、凝聚革命力量方面的实践贡献,第四组董婉婷同学探讨“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与超越”,分析马克思如何在批判性继承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突破青年黑格尔派的局限,形成独特的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第五组张苏同学回顾“青年马克思的求学之路”,通过追溯马克思在柏林大学等学府的学习经历,揭示马克思所受教育与思想成长环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奠基性作用。第六组杨惠云同学则聚焦“马克思与国际工人协会”,阐述马克思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领导角色与理论贡献,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视野与实践力量。

在各小组分享结束后,丁麟茜博士进行了深入点评与指导。丁老师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入挖掘与创新理解,同时也指出同学们在理论深度、案例剖析等方面仍有不足。丁老师强调研究马克思主义要紧密联系时代背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映照,鼓励同学们继续深入研读经典著作,提升理论素养,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贡献力量。
此次读书分享会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提供了一次深入学习与交流的平台,通过对《马克思传》的研读与分享,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与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在学院内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