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路”精神的重要批示,学习“两路”历史,弘扬“两路”精神。2024年7月8日-14日,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开展“两路·一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重走川藏公路。该活动品牌已连续组织多年,旨在激励青年学子于精神传承中寻突破,于实干践行中强能力,于挑战机遇中增本领,开拓理论学习新路径,深化“两路”精神教育实效,已逐渐成为较有影响力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品牌。
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两路·一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科学城校区南大门前合影。
实地调研交流,厚植“两路”红色根脉
沿着川藏公路一路行走,实践团成员先后来到泸定桥遗址、十八军进藏陈列馆、十八军窑洞群遗址、甘孜县革命烈士陵园、红色德格纪念馆、雀儿山十八军进藏红色教育基地、张福林烈士纪念馆、张福林烈士陵园、川藏公路第一关(金鸡关)等十余个站点。每一处历史记忆都承载着厚重的痕迹,让实践团成员感悟到故事背后的精神力量。同时,与甘孜县政府、德格县政府以及四川民族学院的调研交流中,各方积极分享了“两路”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工作,为“两路”精神的弘扬实践贡献了力量。
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两路·一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调研交流。
口述历史采录,传递“两路”温情故事
在追溯川藏公路不朽筑路和养路史的征途中,实践团成员以细腻与敬畏之心,采录了多位亲历者的口述资料。十八军后代的沈久花与王安康,以家族血脉为线,讲述了那段烽火岁月中的坚韧与荣耀;退役军人刀家展现了退役老兵的信念与执着;养护工人李凯与付向琼用轻声细语讲述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还有,让实践团成员一番好找,大隐于市的全国劳动模范陈德华,他谦虚淡然的言语诉说着几十年的坚守和付出,以及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养路故事。正如实践团采访的一位守护烈士陵园四十多年的老奶奶,大家都在为川藏公路尽己所能。这些默默坚守奉献的人,如同铺路石一般,筑出了一条坦途,铸就了一座丰碑,为“两路”增添了浓墨的色彩,为精神的弘扬擎旗奋进。这些真实动人的叙述,滋润着青年学子的心田。
革命故事再现,拓宽思政教育场景
实践团成员虽经历了折多山机场的暴雨、雀儿山的低温缺氧与高海拔地区的高原反应,但依然风雨兼程、不畏困难,以匠心独运的创意,将搜集的革命故事、“两路”传奇与川藏线的壮丽风光精妙编织,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录制了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系列视频,生动传递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事迹,淋漓尽致展现当代青年学子的蓬勃朝气与勇毅担当的时代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两路”精神。“行走的思政课”让知识从书本到心田,让学生在生动鲜活的户外实地求真知、悟真理,点燃了实践团成员们希望反哺西部地区,挥洒热血的激情。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成员们在为期七日的实践活动中用脚步丈量红色川西大地,用真心体会革命峥嵘岁月,用深情感悟民族融合齐进,通过“座谈交流”“口述采访”“实地调研”“宣讲推广”等形式,进一步拓展了“两路”精神的宣讲与传递,为“两路”精神的史料资源增添了宝贵财富。青年一代肩负着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光荣使命,实践团将成员们始终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强健思想根基,擦亮理想信念底色,汇聚起磅礴伟力,接续奋斗,以奋进之姿共绘民族团结之花,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来源:https://news.cqjtu.edu.cn/info/1028/586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