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著名出版家、作家、翻译家佘江涛应邀做客重庆交通大学第91期明德讲坛,为广大学子带来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时代下精神主权的精彩讲座。校党委常委、学工部部长叶勇主持讲座,我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王玉龙在内的各学院师生代表700余人到场聆听。

“当数字洪流席卷全球,人工智能正以其强大功能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带来了新一轮的心智化机遇与挑战。”讲座中,佘江涛先生以近几年的创作、出版经历为出发点,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优势与劣势。他指出,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算力、快速的处理速度和较强的结构化能力,但同时也存在耗能巨大、逻辑化程度低、正确性低等劣势。他提醒同学们要辩证看待人工智能的优势与劣势,并强调了个体认知提升的重要性。

在讲座的核心环节,佘江涛先生围绕“个人知识结构化”“规制化知识整合”“人工智能知识融入”等议题,与现场师生展开了深入探讨。他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个人结构化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构建个体认知框架,提升自我结构化能力,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把握未来发展方向。佘江涛先生还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经历,鼓励学子们通过阅读、思考、写作等方式,不断促进自我反思与总结,从而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探讨如何应对AI革命时,佘江涛先生引用了《中庸》中的“执两用中”辩证思维,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他建议青年学子以“无执”破除对技术的盲目崇拜,用“贯通”思维构建“人机协同”新模式,并强调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善假于物而不役于物”。他鼓励学子们在时代洪流中保持主体性,将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智慧转化为驾驭数字文明的密钥。

在提问环节,我院王玉龙主任提出了“在AI时代里,我们需要什么基本功,该如何练就?”这一问题。佘江涛先生结合中国实际发展情况,指出当代青年需掌握课堂里传授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以辩证思维把握AI技术应用的尺度。他进一步强调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并寄语交大学子,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强化学习能力,广泛阅读,搭建个人知识结构体系,提高跨学科创新能力,让AI技术发展始终服务于人的全面成长与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