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要求:

1.规范教学过程

教研室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建设,根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围绕教案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提升教学质量。

(1)教案编写要求

教案必须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性、循序渐进等原则,包括以下内容:授课对象、科目、授课时间;课题、课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教具;作业及练习;教学过程;教学小结;教学反思。

(2)课堂教学要求

A.任课教师在熟悉教学大纲、通晓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认真编写授课计划表。

B.授课计划表以教学大纲、教材和校历为依据,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按讲授、实验、实训、实习、复习、考试、考查及课时安排等内容编写。

C.授课计划表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编写完毕,经教研室主任同意,教学院长审批后执行。授课计划表由教师、教学办各保存一份。

D.教师必须按照授课计划表组织教学,不得随意变动。若需调整,须经教研室主任同意,教学院长批准。

2.优化教学内容,积极开展集体备课

规范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提升教学效果。每次教研活动,请两位老师分别分享一个节段的优秀教学片断及近期课堂管理经验,其他教师互动点评;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公开示范课。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参加教育部及重庆市及学校开展的专业培训,如教育部思政课“高精尖”中心周末大讲堂等系列培训活动、教育部研修基地研修、重庆市级备课会、教学研讨会等。以提升自身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3.资源共享共建,建设一流课程教学平台

依托一流课程建设,借助超星“学习通”,搭建课程学习平台。课程PPT、学习视频、阅读文献、题库题目等资源在每学期开课前完成上传工作。

学习平台由三部分构成,课程导学、教学内容和学生风采,其中课程导学部分向学生介绍课程学习总体要求,提供课程教学大纲和相关参考书籍。

教学内容由10个专题构成,包括教案、教学PPT、教学视频、小结测试、课后作业、拓展阅读等资料内容,学期更新资源量不少于20%。

学生风采栏目主要展示学生创作的优秀历史剧以及形式多样的“两路”精神文创作品。每学年推出优秀作品进行网络投票或线下展览。

4.规范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包括教研室的集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材教法、集体备课、安排布置工作等集体活动,每次活动应有详细记录。教研室每月开展教研活动不得少于1次;集体备课由教研室主任根据每学期教学任务进行统筹安排。

5.严格课堂教学督导,落实考核评价

遵循全面、客观、科学、公正和可操作性原则,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对教师课堂教学工作进行全过程督导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案、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学改革创新和课后指导等方面,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教师教学活动质量。教学活动质量考核评价于每学期末进行,按项目评分,根据教师得分情况排序评定教学质量等级。教师教学活动质量考核评价成绩量化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档次,各等级分值范围为:优秀(90分及以上);合格(75分及以上—90分以下);基本合格(60分及以上—75分以下);不合格(60分以下)。加强任课教师互相听课,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完成不低于6课时的听课任务;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应认真做好记录并填写听课评价表。

每学期教学工作结束后,教研室集中组织一次教学质量反馈会议,对所有问题进行分析并督促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和改进。

6.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组建团队,积极支持团队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以赛促建;积极支持鼓励团队成员参与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通过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Copyright©2017 All rights reserved